• 全国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3063686232

  • 合作邮箱
    合作邮箱

    qqqc@globalautotech.cn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内页banner_copy
内页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 >
车企集体承诺60天账期!打响供应链自救战

2025-06-15

3

2025年6月10日的夜晚,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场静默的革命。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一众车企纷纷表态,要将供应商账期牢牢锁死在60天内。一汽更是搬出了数字化云工作台,像装了个“财务监控摄像头”,确保每笔款项都按时到账;长安汽车则带着旗下启源、深蓝等品牌,组团承诺60天结款。



据媒体报道,国内车企集体发声,是响应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账期顽疾:产业链难以承受之痛

在 2025 年 6 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出台前,汽车供应链的账期问题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让无数中小供应商苦不堪言。过去,车企普遍要求供应商接受90 天到 180 天的付款周期,有些甚至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变相延长至一年。

2018年11月,比亚迪正式推出了“迪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比亚迪通过“60天账期+180天迪链”模式,构建了一套独特的供应链金融生态。该模式的核心在于:供应商完成交货后,比亚迪并非直接支付现金,而是通过自建的“迪链”平台签发数字债权凭证。供应商可选择持有凭证至180天后兑付,或将其拆分流转给其他企业,亦可通过贴现提前获取资金,但需承担一定利息成本。

这一模式对比亚迪的财务运作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延长付款周期,比亚迪优化了现金流管理,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其对供应链健康的影响却呈现出两面性。

一方面,部分供应商通过迪链平台实现了资金的灵活调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有供应商因账期延长而面临资金压力,不得不借高息贷款维持运营,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




新浪财经 2025 年 5 月 10 日的深度报道指出,奇瑞、长安的「90 天账期 + 180 天银行承兑」组合导致供应商回款周期长达 10 个月,融资成本增加 2-3 个百分点。这种模式通过将应付账款拆分为账期与承兑汇票,变相冻结供应商资金。

2023 年 6 月,上汽通用因燃油泵控制模块密封性问题召回 7.43 万辆雪佛兰探界者,该事件曾被业内人士推测与供应商为应对账期压力而简化生产工艺有关。

这种 “资金锁链” 让许多供应商叫苦不迭。更严重的是,资金链压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传导 —— 车企拖欠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就拖欠二级、三级供应商,最终导致供应链末端的小企业因拿不到货款而破产。





这种恶性循环不仅让供应商无力投入研发,还催生了偷工减料、外包无利产品等乱象,最终损害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言:“超出常规的降本,逼得一些厂家偷工减料,甚至造假,一旦引发质量危机,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支付端 “第一枪”:60 天账期新规出鞘

面对汽车供应链长期存在的 “账期枷锁” 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国家终于在 2025 年 6 月按下了 “改革快进键”。国务院6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这是一把直击企业间“拖欠顽疾”的精准手术刀,堪称整顿价格战支付端的“第一枪”!








条例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支付账款不得超过 60 天,且严禁通过商业承兑汇票、供应链金融工具等变相延长付款周期,一旦逾期将按日万分之五计息,违规企业还会面临财政资金限制、市场准入惩戒等 “硬核处罚”。

这一纸新规,不仅给车企戴上了 “紧箍咒”,更给千万供应商吃下了 “定心丸”,标志着中国汽车供应链正式从 “企业自主协商” 迈向 “法治刚性约束” 的新阶段。

车企发声背后的自救逻辑

多家龙头车企主动表率响应政策,集体发声。当账期从180天压缩到60天,车企拼的不再是‘谁更能拖’,而是‘谁转得更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即是一场积极的合规行动,也是企业从更大的生存格局出发的深刻变革。

对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供应商而言,这是生死攸关的喘息之机。新规实施后,供应商资金回笼周期从平均 182 天缩短至 60 天,相当于释放数千亿级现金流。据行业测算,全行业账期统一至 60 天后,预计将释放超 5000 亿元现金流,相当于汽车行业年净利润的 1.2 倍。

对中游整车厂而言,是一种合规压力与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 以往车企通过延长账期缓解资金压力,甚至将降价压力转嫁给供应商。新规下,车企需在短期内消化巨额应付账款。这也倒逼车企重建资金链:一汽通过数字化云工作台实时监控付款进度,东风则统一账期标准并优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头部车企正将账期管理升级为供应链分层工具。比亚迪推出 “星链评级体系”,按技术壁垒将供应商账期分为 45 天(战略级)、60 天(核心级)、90 天(普通级),强化对核心供应商的绑定。这种差异化策略既维持资金效率,又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对下游产业链生态而言,这是技术创新的机遇。 过去车企价格战压力层层传导至供应商,导致零部件质量缩水、创新停滞。哪吒汽车因连续三年亏损超 180 亿元,2024 年被供应商埃夫特起诉拖欠 4819.5 万元货款,直接导致后者研发投入缩减,某刹车系统性能下降。

新规实施后,经销商压力缓解:账期缩短使经销商资金周转效率提升,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从每年 4 次提升至 6 次,接近消费电子行业水平。供应链资金链稳定降低了零部件质量风险,同时,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创新。

这场账期革命,既是政策对市场失灵的纠偏,也是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迈向“健康生态”的必经之路。

结语:账期优化的落地挑战

然而,政策落地与企业承诺的 “双向奔赴” 背后,仍横亘着多重现实挑战。

其一,变相拖延的“数字游戏”。多数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但仍有部分企业通过条款设计延长付款周期。其二, 条例实施后,部分依赖账期维持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供应商仍然面临经营模式调整的转型压力。其三,监管执行的区域性差异。 尽管条例已建立逾期罚息、信用惩戒等约束机制,但地方监管力度受区域经济环境影响仍存在差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政策刚性之间的平衡挑战,可能导致监管尺度存在弹性空间,需通过跨区域协同机制进一步统一执行标准。

行业需要以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60天账期为红线,构建法治化约束框架,完善配套细则,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平台。技术层面,企业更需加强资金管理体系的自动化、数字化,提高周转效率。市场层面,行业协会需发挥辅助作用,推动行业形成自律机制。唯有政策、技术、市场三方协同发力,方能将60天账期从“纸面承诺”转化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动能。这场账期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和价值导向。



注:

迪链:是比亚迪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工具,本质是“电子化延期支付承诺”。比亚迪向供应商采购后,不直接付现金,而是签发一种可拆分、可转让的电子凭证(类似“欠条”)。供应商能选择持有到期收款,或提前贴现融资(需支付约7%-10%费用),甚至拆分凭证支付给上游企业。

资金锁链:指企业资金因库存积压、应收账款难收回、盲目投资等原因被“卡住”,无法流动。比如货物卖不掉占用仓储成本,客户拖欠货款导致现金流入慢,或长期投资未达预期收益,都会让企业缺钱应对日常运营或突发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为全球汽车网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转载说明相关规定。违反转载,全球汽车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章标签:

分享:

合作伙伴
诚邀入驻全球汽车网,携手共创辉煌未来!
数万家企业供应数据 · 最新市场动态 · 最全的供应链知识
立即入驻
关于全球汽车网
致力于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我们对汽车行业的专业理解、产业深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企业及行业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务。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固话: 021-66871823

手机: 13063686232(同微信)

           18652490232(同微信)

邮箱: qqqc@globalautotech.cn

  • 官网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 汽车创新技术云平台

    汽车创新技术云平台

Copyright © 江苏毕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 备案号:苏ICP备2025173246号-1

服务协议|网站声明|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