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3063686232

  • 合作邮箱
    合作邮箱

    qqqc@globalautotech.cn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
内页banner_copy
内页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
进军固态电池!小米汽车的野心藏不住了?

2025-06-16

8


2025年6月13日,当小米宣布其半固态电池已在SU7 Pro车型上实现测试(续航1100km,12分钟快充500km),并剑指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50Wh/kg)时,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动。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小米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把持的“电池霸权”发起的直接挑战——它要用自研的固态电池,将电池成本砍掉40%,彻底改写供应链规则。而这条技术突围之路,不过是小米汽车短短三年狂飙史的缩影。


破局点,为什么是固态电池?


在汽车行业尚未完全站稳脚跟的小米,为何选择此时进军固态电池领域?


从行业趋势来看,固态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新能源市场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本质上都是液态锂电池,存在能量密度提升瓶颈、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安全稳定的特性,有望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与充电速度,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雷军曾表示,“未来的汽车市场将只剩下五家车企,年销量 1000 万辆是存活下来的门票”,提前布局潜力巨大的固态电池技术,无疑是小米汽车为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一步。





从小米自身战略来看,其一直秉持“技术为本” 的理念。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电池管理、材料研发等技术经验,为进军固态电池提供了技术支撑。小米汽车的固态电池专利展现出两大技术亮点:一是优化结构,缩短金属离子在厚电极中的传输路径,提高传输速率;二是采用的复合电极具备较高的电极载量和倍率性能。根据专利数据,复合电极厚度为 2cm 时,正极载量可达 480 - 500mg/cm²,全电池面积容量可达到 60 - 70mAh/cm²,在 2C、正极载量为 500mg/cm² 的条件下,全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 75%。这表明小米固态电池在性能上具备一定优势。


尽管固态电池技术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导电性、制造工艺、生产成本等诸多技术难题。丰田、比亚迪等车企早已布局,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小米汽车此时入局,虽面临挑战,但凭借自身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有望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分得一杯羹。


双轮驱动战略:技术筑基与生态破壁


小米汽车的闪电崛起,本质是“硬科技+软生态”双螺旋结构的胜利。


技术卡位:千亿研发构建护城河


三电技术:自研超级电机V8s转速达27200rpm(全球量产第一),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S的21000rpm;CTB一体化电池使SU7续航突破700km

智能驾驶:自适应变焦BEV技术+超分辨率占用网络,2024年实现城区NOA,研发团队超1200人并行推进L3/L4方案

制造革命: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实现76秒/台车的生产效率,区块链技术实现零部件全流程追溯


生态协同:3.5亿用户的降维打击


当传统车企还在调试车机流畅度时,小米已构建“人-车-家”全场景闭环:SU7支持手机无感解锁、家居远程控制,70%用户因此购车独创Pin点接口支持平板即插即用,整合米家1000+设备,用开放生态替代屏幕堆砌HyperOS系统实现车机与智能家居无缝连接,AR-HUD技术重构驾驶交互逻辑


产品矩阵:金字塔结构的精准打击





产能布局更凸显互联网速度:一期工厂14个月建成;二期工厂2024年7月拿地,2025年6月竣工,7月投产后产能将达30万辆/年。这种“工厂建设与订单增长同步狂奔”的节奏,让传统车企望尘莫及。


从0到1:小米汽车的崛起之路


2023年12月28日:技术发布会打响第一枪


在质疑声中,雷军站在北京发布会舞台,亮出三张颠覆认知的王牌:全球转速最高的超级电机V8s(27200rpm),功率密度碾压特斯拉;独创的倒置电芯CTB电池技术,把电池包空间利用率做到极致(77.8%);自研的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与特斯拉比肩的核心制造能力。


更关键的是,小米首次抛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车机无缝控制米家上千设备,甚至兼容苹果CarPlay。这场发布会不仅粉碎了“小米造车是贴牌”的质疑,更用消费电子的极致参数思维,给传统车企上了一课。


2024年3月28日:SU7上市,价格“核弹”引爆市场


当雷军公布SU7 15万元人民币的起售价时,全场沸腾。这个价格比市场预期低了近10万,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结果远超预期:首月锁单量破8.8万辆,60%用户未试驾直接下单,“米粉”的狂热从手机燃烧到了汽车;


工厂开启“地狱模式”,24小时双班倒,每76秒下线一台车,年底硬生生交付了13.5万辆,达成率192%。





2025年2月27日:SU7 Ultra上市,性能封神


三电机爆发出1548马力,以 6分46秒刷新纽北赛道电动车纪录,超越保时捷Taycan。52.99万的定价下,订单两小时破万,证明小米也能卖高端车。


2025年5月 :SU7交付破 2.8万辆


2025 年 5 月,小米 SU7 交付量突破 28000 台,再创历史新高。门店扩张至298家(覆盖82城),服务网络达153个网点。


2025年6月:SUV YU7蓄势待发


2025年6月,小米首款SUV YU7 亮相,留资用户量达到当年SU7同期的3倍。它搭载800V超快充和激光雷达,依托二期工厂火力全开,量产箭在弦上。小米正式从单一爆款迈向多车型作战。





结语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风口,小米汽车以固态电池为矛,技术与生态为盾,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但前方并非坦途:固态电池量产难题、全球市场的本土化挑战、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压力,都在考验着小米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未来,小米汽车会上演怎样的竞争突围之路?值得行业屏息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全球汽车网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转载说明相关规定。违反转载,全球汽车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章标签:

固体电池

分享:

合作伙伴
诚邀入驻全球汽车网,携手共创辉煌未来!
数万家企业供应数据 · 最新市场动态 · 最全的供应链知识
立即入驻
关于全球汽车网
致力于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我们对汽车行业的专业理解、产业深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企业及行业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务。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固话: 021-66871823

手机: 13063686232(同微信)

           18652490232(同微信)

邮箱: qqqc@globalautotech.cn

  • 官网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 汽车创新技术云平台

    汽车创新技术云平台

Copyright © 江苏毕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 备案号:苏ICP备2025173246号-1

服务协议|网站声明|隐私政策